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永年历史典故连载(一) 聪明山昭惠王祠考证 作者/张士忠(原创)

    信息发布者:cwtbsk
    2019-04-29 10:29:53   转载

    永年历史典故 连载(一)聪明山昭惠王祠考证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/张士忠(原创)

    在永年县临洺关北石口村西,有一座呈南北走向的孤峰突兀而起,山势峻拔,形似卧象,山底面积约一平方公里。向北眺望,洺水北绕,蜿蜒如带。东和猪山、狗山、兔山诸峰绵延相连。沿着弯弯的蹬道可攀上峰顶。但见怪石嶙岣,峭壁悬崖,山鸟啾啾,林木葱葱,一派仙山幽境蔚为壮观。这就是被称之谓汉代平干八景之首“聪山蕴秀”的冀南名山聪明山。

    聪明山,亦俗称明山。据唐代卢顼撰《祷聪明山记》载:“彰善祸淫为聪,降祥毓物为明”。即扶正祛邪,信而重用,才德兼备,大仁大义故可谓聪明。可见,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就叫做聪明山了。明代诗人刘起曾登聪明山赋诗曰:“西山雄峙控沙洺,紫气东来满郡城,静里有闻天簌发,望中时见晓峰晴。苍茫万点云霞烂,迢递干崖星斗平,天为圣王新耳目,股肱之首宜聪明”。

    在聪明山脚下绿树掩映中有一片硕大的神殿庙宇,重楼叠阁错落其间。古木青苔,昭示着这里沧桑的历史,碑刻古铭,诉说着这里昔日的繁盛。主祭大殿端坐露台之上,座西面东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庑殿顶结构,顶覆绿琉璃瓦,气势巍峨,雄伟壮观。殿内供奉着聪明山的山神昭惠王。神象端庄丰颐,头戴平天冠,身披黄龙袍,威仪天下,一派帝王形象。世世代代享祭,成为远近一方安民赐福、趋吉避灾的护佑神灵。这座祠庙也被称为“昭惠王祠”。

    这座祠庙初建于何年,供奉的昭惠王究竟为谁?不仅现代人不为所知,就是上溯到明、清乃至唐代也俱皆不明。查清乾隆年间《重修昭惠王祠碑》载:“昭惠者,不知其何许人也”。唐代卢顼撰《祷聪明山记》亦云:“聪明山之神,盖俶落上古,不知其所自兴也”。由此看来,关于昭惠王祠的由来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已经失传。

    聪明山胜境古来被称为平干八景之首。史载,西汉时顷王刘偃,字平干,曾被汉武帝封往广平国继任,因而改广平国为平干国。顷王刘偃擅长经史,酷爱文学,广设学校,推行教化,喜爱游览名胜古迹,把广平国内的聪明山、昭惠王祠、毛遂墓、猪山石刻、紫山、赵王陵寝等八处胜迹排列为“平干八景”,而聪明山列为第一景,名曰“聪山蕴秀”。这是汉武帝征和二年(前91年)至汉宣帝五凤二年(前56年)的事,可以推想,聪明山及昭惠王祠庙早在西汉初年就已扬名于世了。

    那么,作为聪明山之神的昭惠王究竟是哪位帝王呢?查史料,在西汉初年汉武帝之前的六十多年中共封过七位赵王。

    第一位赵王张耳,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所封,在位一年即死。次年七月张耳之子张敖继赵王位,到汉高祖九年(前198年),因受贯高谋反事所牵,张敖被刘邦派人捕押长安黜为宣平侯。继而徙代王如意为赵王,当时年方十岁,至公元前195年,刘如意就位仅四年,刘邦驾崩,吕后就把如意召回长安毒死。公元前194年吕后立淮阳王刘友为赵幽王,在位十四年,至汉高后七年(前181年)刘友又被吕后召回京城囚死。后又封梁王刘恢为赵共王,仅六个月刘恢即自杀身亡。吕后继而封其侄吕禄为赵王,但其仍居京师,从未到邯郸就位,第二年(前181年)吕后死,诸吕姓包括吕禄在内均被诛杀。汉文帝元年(前179年)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,至汉景帝前元三年(前154年),刘遂因参与“七国之乱”,景帝派曲周侯郦寄击赵,引牛首水灌城,城破刘遂自杀。于次年撤赵国建制。

    从以上七位赵王的归宿来看,张耳、张敖、刘如意、刘恢就任赵王时间太短,无所建树;刘友被吕后囚杀京城;吕禄从未到邯郸就位赵王,刘遂因谋反被景帝派兵逼杀。可以肯定,西汉初期的这七位赵王均无立庙奉祭为昭惠王的可能。

    再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,被称为惠王的有五位:国都邯郸的赵惠文王、国都湖北江陵的楚惠王、国都河南开封的魏惠王、国都陕西咸阳的秦惠王和国都在今北京一带的燕惠王。这五位惠王除赵惠文王之外,均距离遥远,全无可能在此建祠立庙,唯有赵惠文王最有成为“昭惠王”的可能。

    赵惠文王(赵何)是赵武灵王的继位人,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条:“二十七年五月戊申,大朝于东宫,传国,立王子何以为王。王庙见礼毕,出临朝。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,并傅王,是为惠文王”。赵惠文王于赵武灵王二十七年(前299年)即位,在位三十三年,于公元前266年卒。在赵国历史上,从武灵王到惠文王当政的60年间,是赵国由弱到强、富国强兵、跻身七雄的最为辉煌时期。赵惠文王在民间受到崇拜,被奉若神明应该是很自然之事。

    据《战国策·赵策》记载:惠后即赵惠文王之生母吴姚(亦叫吴娃),深受武灵王宠爱,她长期居于洺河北岸的阳城信宫,所以信宫也称吴姬宫,且与聪明山只一水(洺水)相隔。有学者考证,聪明山应为赵国王侯的祭祀重地。赵以诸侯立国,进而为王,必有其郊祭之处以成祭天大礼,历代帝王祭天于泰山,是因此山雄拔于东方最先得日。考邯郸郊野,雄踞于赵疆东部,突兀峻拔、雄伟壮丽者当首数聪明山,恰又在邯郸与信宫之间,乃王侯祭天的最佳之处。赵于聪明山郊祭,必以其祖为配祭,故聪明山之怀理当有配祭赵氏之宗庙。赵王后世遗族、赵国遗民为祈求先王的神灵护佑,仍会续祭于聪明山之下并代代传承,使得聪明山祭祀的香火延续下来。这样推断昭惠王祠为赵氏宗庙似乎是可以成立的。

    IMG_20180525_093449.jpg

    关于昭惠王祠之“昭”字,根据赵国墓葬的葬制和葬俗,在今邯郸县三陵乡和永年温窑的五座赵王陵台,均为座西朝东,东边均筑有“神道”,朝东呈斜坡状自下而上直达陵台。其中编号为5号陵的(张窑陵台)陵台最为高大。按古代宗法制度规定,宗庙或墓次的辈次排列,以始祖居中,在其后的第一、三、五世位于始祖的右方,称穆,第二世、四世、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,称昭;据史料记载,自赵敬侯始迁邯郸为都,此后,赵国各代王侯多葬在邯郸西北紫山东麓一带。如以赵敬侯为始祖墓,则左方即北方为昭,右方即南方为穆。若以今编号为4号陵(温窑陵台)为居中,居右的应是三陵乡的陵墓,对应的北部虽不见封土,当也有陵墓存在于地下。现在邯郸三陵乡的三座陵台已初步考证确定为赵国的三个国王陵墓,温窑陵台也当为赵王陵墓。其北面的聪明山附近应该也有赵王陵墓。赵惠文王为敬侯四世孙,故应葬于北部,且称之为“昭”。诚若如此,那么“昭惠王祠”似乎就是赵惠文王的祠庙了。况且,在许多古籍中有把赵惠文王称之为赵惠王,昭惠王与赵惠王音同字异,在世代传承中,把赵惠王误传为昭惠王也是极有可能的。

    如此看来,昭惠王祠可能就是现在存世可见的赵氏祖先最古老的祠庙了。邯郸是赵国的都城,赵氏在邯郸立国、兴盛、名扬四海,国内外赵氏后代子孙来邯郸寻根问祖,来此祭拜先祖赵惠文王,追溯前朝故事,寄托思古幽情,也不失为继往开来的煌煌盛事。

    后记:张士忠先生的文章论点明确,论据翔实,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知识,以及对地方文化的热爱,怪不得人家当过文保所长呢。看完此文佩服之余忍不住转发了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