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走出国门的糖画艺人,竟然是来自永年

    信息发布者:cwtbsk
    2019-07-30 12:12:46   转载

    在童年记忆中,有一种好看好吃又好玩儿的民间手工艺品,时常萦绕梦中,那就是糖画。糖画现在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。可是,现在永年的街头巷尾,几乎看不到糖画的影子了,对孩子们来说,也是一种缺憾!



    其实,朴实憨厚的永年人,从没有放弃这门手艺。邯郸市永年区西苏乡尚村四十七岁的李会师,就是一位糖画艺人。他们家祖祖辈辈做糖画,有资料记载的可以向上追溯四代,他是第五代嫡系传人。李会师跟随父亲做糖画,至今仍为传承这项非遗进行着不懈地努力,他们家的“银灿糖艺”如今是享誉海内外。



    说起糖画最初是起源于唐朝,到了清代,糖画更加流行,制作技艺日趋精妙,题材也更加广泛,多为龙、凤、鱼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。在街头摆摊设档,现做现卖,是现代糖画艺术的特色,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城市,糖画艺术是备受青睐。



    做糖画首先要熬糖,必须是上等的好糖或冰糖,要不然会有颗粒状,影响作画效果。熬糖是很关键的一步,要不停地搅拌,掌握住火候。糖熬好后,趁热浇在准备好的汉白玉石板上,因为汉白玉石板凉,画完的糖稀瞬间凝固,就这样,栩栩如生、形象逼真的糖画作品就诞生了,成了小朋友喜爱的玩物和美食。因为是在汉白玉石板上作画,所以又叫“糖板画”。 



    李会师认真地说:“我自幼耳濡目染,在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练习、用心钻研,领悟了做糖画的真谛。做糖画得有一定的美术功底,顾客想要什么,我们都得给做出来,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。每个糖画,我们不知道在下边练过多少遍,才能做到逼真、细致、精巧。”

       


    “小时候,我们家是以务农为主,做糖画是小手工艺,不能养家糊口。每逢过年或者什么地方过庙会,父亲才出摊。我初中毕业后,在邯郸市的一所小学门口卖糖画,那时候,小朋友们很喜欢,在我的小摊前经常围着一群人,这引起欣赏艺术人的注意,就指引我到丛台公园去摆摊。



    二十年前,在贫瘠的农村和经济不太发达的县城,糖画是很难作为事业来发展的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门手工艺,李会师跟着父亲到了省城石家庄,并受到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的重视,在《群艺馆》有了摊位,这时,有朋友劝他说,这么好的手工艺应该去北京展示,中外民俗文化交流需要这样的项目。在父亲的授意下,李会师最终带着手艺跨进了北京。



    李会师说: “在北京的朝阳公园、颐和园、鸟巢、圆明园等地我都有过摊位,糖画艺术在首都受到喜爱。中外民俗文化交流会上,我多次到韩国、朝鲜、泰国、加拿大等国表演这项手艺,受到一致好评。唯一的遗憾是,我是永年人,现在却以‘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’的身份参加的。”



    近几年,中央电视台、北京电视台等节目组,经常会邀请李会师现场表演糖画艺术,精湛的技艺、活灵活现的作品,引出一片赞叹,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。李会师也被评为“河北省工艺美术家”“河北省民协会员”“北京非遗文化促进会会员”“北京丰台美协会员”“北京西城文化传承传统协会会员”“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


    在这个重视文化传承的年代,相信糖画会源远流长,成为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。李会师动情地说:“我虽然人在北京,但心念永年。永年是故土,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我愿意为永年做贡献。如果我们永年有需要展演民间手工艺的时候,我很愿意回来,用自己的手艺回报家乡父老。”



    肥沃、富饶的燕赵大地,是蕴藏和传承文明的摇篮,一项项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,在泱泱华夏闪烁着灿烂的光芒,希望走出国门的永年人,有朝一日以永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身份向世界宣布:“我来自美丽的永年,我为我的家乡自豪!”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