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房产汽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一组老照片 看中国自行车变迁史

    信息发布者:cwtbsk
    2018-06-04 14:14:14   转载

    今天(2018年6月3日)

    首个世界自行车日



    日前,第72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全体会议,决议将6月3日设定为世界自行车日



    说到自行车,中国人再熟悉不过。作为曾经的“自行车王国”,我们有着独特的自行车记忆。随着时代的不同,自行车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化!


    自行车传入中国

    18世纪末,法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,解锁了人类出行新姿势。

    △一张gif看:自行车由模型诞生到今天形态的演变过程

    十九世纪中后期,自行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。然而,传入中国的自行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未受到中国人的青睐。一方面造价高昂,且受限于困难的骑行技术;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道路颠簸不平,难以操控。作为西方舶来品的自行车饱受冷落。

    △清朝时期,北京的自行车


    自行车被中国人接受

    直到20世纪初,自行车成为宫廷贵族娱乐的工具,才算苦尽甘来。史料记载,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了感受自行车呼啸而过的酸爽,不仅让妃子、侍从跟着一起骑,还下令锯掉宫门的门槛。

    △清朝末代皇后婉容骑自行车(图自视觉中国)

    “为了骑自行车方便,我们祖先在几百年间没有感到不便的宫门门槛,叫人统统锯掉。”

    ——溥仪《我的前半生》


    民国初期,自行车在京城街头已时有出现,但只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以及少数留洋归来的人家才有。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,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。

    北京街头穿长袍骑自行车的人(图自视觉中国)

    当时的自行车车型已有男车和坤车之分。男车有横梁,坤车是弯梁,为的是女士穿旗袍、裙子方便上下车。

    △民国时期,骑坤车的女子(图自网络)

    这段时期,京城还出现过“玩车一族”,就是把自行车捯饬得非常漂亮。有的在车把上装上反光镜,有的给车把配上颜色鲜艳且带长穗儿的把套儿。有的给车安上双响的铃铛,一按铃铛把儿,铃声清脆悦耳。

    1911年,上海市邮政局从英国购入了100辆自行车,用于投递邮件。这是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第一次投入到上海。自行车从此有了私用和公用之分,也标志着自行车普及到大众化的层面,上海街头的自行车渐行多起来。

    △1911年,上海邮政局购入100辆自行车用于投递邮件

    在民国期间,北京城的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。

    “到1948年,全市有自行车176970辆,成为北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。”

    ——《北京志·市政卷·道路交通管理志》


    战争时期,物资匮乏、交通瘫痪,自行车又借轻便灵巧体积小的特点,肩负起了运输物资传递情报护送伤员的重任,成为基层战士的好帮手!


    自行车成为“三转一响”之首

    所谓“三转一响”,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中的“奢侈品”,即自行车、手表、缝纫机和收音机,而自行车居首位。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,购买自行车必须凭票,特别是那些要结婚的年轻人,自行车成了结婚时必需的“三大件”之一,但要想买上一辆,可谓“一票难求”。

    △70年代结婚时的"三大件"

    人们谈论起“飞鸽”、“永久”、“凤凰”,不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谈论“捷达”、“富康”、“桑塔纳”。

    △70年代“永久”自行车相当于如今的宝马



    自行车王国

    上世纪80年代,北京的自行车以平均每年5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。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。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,更是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“自行车王国”

    △1984年,北京天安门前,自行车停放如车海

    (图自视觉中国)

    △1984年,上海,光新路,自行车人潮

    (图自视觉中国)

    △1986年,北京长安街复兴门路口,机动车流与自行车流汇合(图自视觉中国)


  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自行车的生产品牌也不再局限于老三样(飞鸽、永久、凤凰),各种样式、型号的自行车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。

    △20世纪70年代,上海,各种自行车在市场上供应

   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北京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时候,1995年全市有自行车831万多辆,居全国各城市之首。

    △20世纪90年代,北京东单上班的自行车人流

    (图自视觉中国)


    自行车还成了融合双边关系的重要工具

    1974年到1975年期间,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乔治·布什和夫人巴巴拉,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,两人骑车在天安门前的留影被传于报纸杂志上当作佳话。多年后,老布什夫妇访华时,还收到两辆“飞鸽”自行车的国礼。

    △老布什和芭芭拉骑自行车在天安门前合影


    汽车代替了单车

    上世纪90年代以后,越来越多的摩托车、小汽车出现在中国的马路上,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开始逐渐照进现实,人力逐渐被发动机取代,“二轮”逐渐被“四轮”替代。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,依靠人力来提供动力的自行车,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,自行车也不再是“财富”的象征,骑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。中国开始由自行车大国向汽车大国转型。

    △90年代后,汽车增加,自行车使用率逐渐减少


    骑车回归娱乐功能

    进入21世纪以后,自行车也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型代步工具,而渐渐有了时尚、运动、休闲、健身等新定位,休闲型、公路型、山地越野型等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单车出现,但是骑车的人群也仅限于喜爱单车的“发烧友”小众人群,那个曾经浩浩荡荡的“自行车王国”时代已经过去了……

    这段历史,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与自行车的碰撞,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,反映着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。

    △自行车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

    共享单车成为新时尚

    近些年,随着出行方式的丰富,汽车公交车地铁应有尽有。然而,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摆在了眼前。眼看老百姓和自行车渐行渐远,陪伴了几代国人,一路走来的自行车,协共享模式重返街道。

    2017年,人们骑共享单车出行(图自视觉中国)

    自行车,阅尽世间沧桑,历经岁月洗礼,虽然沉浮多年,但依然精神抖擞。作为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出行利器,也正因这一点,联合国设立了每年的今天(6月3日)为“世界自行车日”,希望可以促进环境管理和身体健康。

    它不是过时的交通方式,而将成为象征着回归自然和时代进步的“新宠”!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